第1133章时弊优劣-《大魏霸主》
第(2/3)页
赫斯特第一次看到灯火通明的城市,感觉异常震撼。朐县虽然繁荣,不过是一座新兴县城,和千年古都彭城相比,显得太没有底蕴了。彭城原本的历史上是南北对峙的前沿,所以城墙修得非常高大坚固,各种城防设施齐全。
赫斯特突然跪在了彭城的大街上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道:“我终于来到了天国,看到了天国的繁华。”
随行魏国官员嗤笑道:“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,彭城和邺城相比算个屁啊!”
过了彭城,就进入了华北平原,华北平原就是黄淮海平原,这里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平原,也是最重要的产粮区。华北平原地势平坦,河湖众多,交通便利,经济发达,自古即为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五分之一。
当然,在周朝的时候,华北平原东部其实已经属于东夷和淮夷的统治范围了。在华北平原上生活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,已经融合成了华夏民族。美洲代表团出了彭城一路沿着通济渠。进入梁郡境内。
在后世一直认为是隋朝杨广直接修通了京杭大运河,事实上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。京杭大运河是一个历代工程,各个朝代都开始修建,直到杨广时期这才算是真正联通起来。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济渠,而通济渠的前身就是汴河,而汴河的前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。鸿沟是战国时期陆续开凿成功的,是当时中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。这条长达一千余公里的古代运河,到杨广时期事实上已经流淌了一千多年。站在通济渠运河的车轮船上,看着两岸一望无际的麦田,美洲代表团已经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
要说美洲物种资源确实非常丰富,无论是后世我们熟知番薯、豆薯、马铃薯、木薯、南瓜、花生、向日葵、辣椒、番茄、菜豆、利马豆、西洋苹果、菠萝、番荔枝、番石榴、油梨、腰果、可可、西洋参、番木瓜、陆地棉、烟草等近三十种植物流传到了中国。可以说这是大自然对美洲的馈赠。但是身为美洲人拥有无数高产的农作物,却因为没有成熟的种植方式,低产低收,甚至出现无数饥荒,这不是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。不过明末穿越小说都会把什么土豆、玉米作为万金油,可以解决明朝的饥荒问题。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理想的想法。
自从1492年,哥伦布发现美洲,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“新大陆”的注意。在美洲成功殖民后,美洲农作物先开始移植到了欧洲,然后又传到了中国。不过最开始的时候,无论是土豆、还是玉米,产量并不高,等到后世那种土豆亩万上万斤的时候,这是经过十数代人辛苦培育的结果。从这些美洲作物引进中国,到成为中国主流农产品的时候,这个时间是历经了近三百年的时间。
美洲人的种植技术更加落后,几乎和南洋土著一样的种植方式,反正土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都非常短,再加上中美洲气候湿润、天气温暖,他们在大部分的时候,还是可以完成自足的。当美洲人的粮食不够吃的时候,美洲人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减少人口。这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非常野蛮而又血腥的“血祭”,一场血祭少的时候会杀掉几千人,多的时候就是数万人,这样以来,千百年来,美洲人口始终控制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,结果美洲人就慢慢从世界的民族之林中消失了。
其实要说像西方殖民者的这种民族屠杀,中国也历经数次,无论是五胡乱华(据统计被屠杀近两千万人口)蒙古帝国的兴起,这次屠杀空前绝后,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。估计中国直接死于屠杀的有六千七百多万。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两亿人。如果当时汉人的人口仍是三四千万,估计汉人当时也被杀绝了。不过那个时候汉人人口已经超过亿万,杀了一大半,仍没有亡族灭种。至于满清入关,那种屠杀则更加发指,不过因为汉人那庞大的人口基数,不可能像其他小部落和民族一样,直接被杀光灭净。
五月的麦子已经开始抽穗授粉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诱人的甜蜜气息。魏国农业已经拥有了相当超前的技术,首先是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。原来历史上中国一直缺乏对于菌类和蚜虫的防治手段,只能靠天收成。不过在冉明重点扶持农业科技发展时,魏国道教炼丹术士,就配置了多达三十余种化学农药,这样的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虫害对麦子的伤害,也可以降低麦子减产。此时正是麦子全蚀病第三个高发期,全蚀病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,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,降低有效穗数、穗粒数及千粒重,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。轻者会减产两成,重者会减产过半,甚至绝收。
这些农民眼看着丰收在既,但是麦子的全蚀病也有越来越重的趋势。无数负责农业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进入乡间田地中,针对各区病发程度不度,帮助农民进行调配农药,处置害虫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