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帝流亡-《跟科技树谈恋爱[三国]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刘小协抱着膝盖:“他们都说我是被祖宗厌弃的人,生来就是要亡汉的。”

    杨彪声音都抖了:“您千万别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您千万别这么说!您在,汉室就在。您不在了,除非有第二个光武帝天命加身,否则汉室就真的不在了。”

    虽然有急迫的事态压在脑门上,但刘协毕竟还是个十岁的孩子,没有大人失眠的毛病,愁着愁着就睡着了。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,已经在一座废弃的村庄里了。

    有面熟的小宦官给他端来洗脸水,然后将仔细拍掉灰尘的正装给他一件件穿好。最后,是在头上压了一个十二旒的冕。

    刘协皱眉,问:“逃亡路上,还要注意仪态吗?”

    杨彪在垮掉的木门外回答:“孔子落魄的时候,不忘鼓琴歌唱。正是在流亡途中,才要更加注意品德。”

    刘协虽然半懂不懂,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学生礼:“谨受教。”

    人员减少后目标也小了,一百多人的队伍昼伏夜出,藏匿在山林野村之间,竟也好几次躲过了西凉军的搜捕。随着他们离雒阳越来越近,周围的景色也越发荒芜。

    火焰焚烧过的痕迹,即便是在数年后,依旧清晰可见。农田荒芜,十村九空,就连想找户生火做饭的人家都成了奢求。

    过惯了好日子的西凉军首先顶不住了。骑兵在外带三日粮,超过七天就要饿死,又没有百姓供他们收割,只好退回到潼关以西。

    追兵的威胁解除了,随之而来的是饥荒。放在十年前灵帝作天作地的时候,说汉天子有朝一日在雒阳乞讨,谁信?但偏偏这么荒唐的事情它就是发生了。

    饥饿面前人人平等。

    送到刘协面前的只有三个碗,一碗稀薄的粟米粥,一碗野豆子,一碗野菜。没有肉也没有盐,几乎是难以下咽。

    粟米,是小黄门走了三里地,挨家挨户从废墟上乞讨得来的。野豆,是士兵们从荒废干枯的田里找来的。野菜,是三公九卿亲自从墙角采来的。这已经是这支养尊处优的队伍能够找到的最丰盛的食物了。

    除了刘协本人,别人就只有野菜煮着吃罢了。

    就比如丁宫,曾经也是没有肉羹不开饭的主,现在呢?折了两根树枝当筷子,呼噜呼噜喝蒲公英叶子。一碗又苦又糙的野菜下肚,半点不顶饱。

    “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?”官员们围着杨彪,都等他拿主意。

    “肃静!”杨彪喝道,“堂堂九卿、尚书、侍中,成何体统?!我已经向益州刘焉、荆州刘表、兖州曹操去信,救援不日就到。”

    其实与雒阳相邻的还有袁绍、袁术兄弟两个。但因为袁绍曾经灭了董承满门,又在冀州拥立了刘虞的小儿子为帝,他们就不过去找死了。至于袁术,称帝了,不提也罢。

    如今可以投靠的,也无非是益州、荆州、兖州三家,别的都太远了,远水救不了近火。大家心里其实更倾向曹操一点,一路迁徙也是朝着兖州的方向。刘焉、刘表都姓刘,保不准什么时候就“咯噔”一下自己称帝了;只有曹操是宦官之后,汉帝投靠他是抬举。

    “真的会有人来救孤吗?”刘协穿着三层深衣,即便是在天气日渐转凉的初秋,也被热得满头大汗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该自称朕的!”

    刘协咬住了下嘴唇:“自始皇帝以来,只有坐拥天下的人能够称‘朕’。我现在这样,能够称孤道寡,就很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慎言!”杨彪大踏步走到废帝身边,眉梢眼角都是严厉,“陛下是汉室血脉,尊贵无比。您若是妄自菲薄,要我们这些追随您的人怎么办?”

    士族官吏还没有说什么,宦官们就抱头哭成一片。尖利的不男不女的哭声如魔音灌耳。

    在杨彪的震慑下,队伍没散。一路乞讨一路往东,都走到荥阳了,也没见到有哪路诸侯回复的。再往前就离开雒阳地界了,到底是入兖州还是入荆州,亦或是转弯去益州,没拿定主意之前最好不要轻易闯入别人的地盘。

    就这样,刘协一行在荥阳停下了。

    荥阳从前是个富庶的地方,距离雒阳屯粮用的敖仓不过隔着条河。虽然迁都的时候被董卓抢掠一空,但因为土地肥沃,渐渐就有人偷跑回来。如今也有了几百户的规模,另有流民乞丐三五成群,在此谋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