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1章:给杨集铺路-《大隋主沉浮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老臣非是此意,更没有置疑圣人、卫王之意。只是认为卫王对这些候补官员不了解,不宜建言。”薛道衡说道。

    杨集也比较了解薛道衡,这个老家伙以前就是吏部侍郎,只不过他文采出众、却没有实干之力,老家伙刚正不阿、不知变通的品性,往往被人利用而不自知,这也是他失去吏部侍郎、沦为一个

    “喷子”的主要原因。只要薛道衡没有恶意针对自己,杨集都懒得与其计较,他向杨广拱手一礼,说道:“圣人,吏部掌管天下官员选授、封勋和考核、颁布政令、举荐官员等要事,因其职责重大、权力重大,被誉为六部之首。臣以为辅左圣人协理政务、任用贤能,故而选拔吏部左右侍郎之时,首重公平公正之品质、识人之目光。其次是有机敏干练之能,以免遭人计算,还傻乎乎的、乐呵呵的帮其举荐。”停顿了一下,杨集又举例说明:“譬如薛司隶,他文采出众、品行让人无从挑剔,然而太过刚直,容易为人利用而不知,这样的人,就不适合当吏部尚书、侍郎。譬如喜欢拉帮结派、结党的人,也不适当入吏部,这种人一旦有了选官之权,定然优先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、子弟、门生,甚至还利用手上的权力,与他人进行交易,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”随着最后这话一落,殿中众臣面色古怪之极,杨集指名道姓的薛道衡半点没错,也没有恶意针对,便是薛道衡也认可,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但是后面这个例子,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苏威。苏威也觉得杨集是在说他,听得脸色铁青,心头暗骂道竖子好胆!

    实际上,杨广心中早有定计,顺势道:“左侍郎李子权兢兢业业,清风峻节,为国甄选大量良才、贤才,本应继续坐镇吏部,然制不可违,即日起,不再担任吏部左侍郎职,晋为内史侍郎。检校民部侍郎杨恭仁,乃是通达干练之才,迁吏部左侍郎,预知机务。”

    “原右侍郎许善心劳苦功高,然任期已满,制不可违,即日改任秘书省少监,监掌经籍图书之事、领着作局职事。空出右侍郎之职,由尚书右丞李纲任,而尚书右丞职,则由武威太守樊子盖接任!”说到这儿,杨广看了杨集一眼,又道:“武威太守由薛举担任。”李子权如遭五雷轰顶,脑海之中一片空白,眼中神色为震惊之色寸寸覆盖。

    内史省虽有制命决策、发布政令、掌握机密要政之权,但是如果尚书省不认同、门下省如果不通过,内史省所有政令都是一纸空文,而内史侍郎看似很高,可实际权力较之吏部侍郎,却是大有不如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山东士族出身的许善心,也变成清闲之职。而新任的吏部右侍郎李纲虽也是赵郡李氏子弟,可他所在渤海郡蓨县支系,早已自立为族。

    其本人更是一个十分纯粹的良吏,所以赵郡李氏表面上还占着吏部侍郎之职,但是事实上已经出局、已经退出了尚书省。

    至于圣人,他依照

    “任满则调的”规矩褫夺他和许善心吏部侍郎之职,是没有错!然而现在却一次性褫夺了他俩的职务,任用的李纲又与他们不一样。

    那么圣人这番任命、这番调动的背后深意,又是为何?是针对山东士族?

    还是赵郡李氏?。。。作为局中人,李子权关心情切,思维受限。然而身为局外人的高颎、裴矩、萧玚等人却能窥出了皇帝的心思,皇帝这是给杨集铺路、帮助杨集剪除异己,好让杨集入主尚书省之后,能够大刀阔斧的大展手段。

    现在再回头来看之前那番所谓的针对突厥的人事大调动,极可能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其理,与杨坚帮助杨爽铺路,如出一辙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